原因和结果构成对立统一关系。
在因果链条的某一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有着确定的界限,它们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原因是原因,结果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在事物发展的一般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又可以成为结果,反之,也是一样。在同一因果关系中,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因果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在多因中还有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果中有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等。
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要重视研究事物发展中的因果联系。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估计工作的后果。社会实践中要求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具体分析工作成败的原因,不断增长才能,搞好工作。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
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它们“是各种事件的世界性的相互依存、(普遍)联系和相互联结的环节,只是物质发展这一链条上的环节”。
他们有如下五方面内容
1、内容与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2、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本质和现象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本质和现象是有所区别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现象则是表面、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本质和现象是相互依存的。
本质决定现象,本质问题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表现本质,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明,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3、原因与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原因和结果关系复杂多样。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入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4、必然与偶然。
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和偶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必然和偶然是有区别的。
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
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必然和偶然是统一的。
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受必然的支配,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和偶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和偶然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5、现实与可能
现实与可能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和可能相互区别。可能不等于现实,现实已经不是可能。现实是当下的客观存在,标志着事物的当前状况;可能是事物潜在的趋势,标志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一方面,现实蕴藏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不断产生出新的可能 另一方面,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一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就会转化为现实。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现实和可能的辩证关系,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3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环节包括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须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等。
联系与发展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具有的基本特征,联系与发展又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体现出来和得以实现的。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形成了一系列范畴反映这些联系和发展。
前文所说到的对立与统一、质与量、肯定与否定,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这些范畴揭示了物质世界最普遍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与趋势,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此外,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范畴还有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
掌握这些范畴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把握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有利于通晓事物的规律性,有利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扩展资料
一、原因与结果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原因与结果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第二,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第三,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中。第四,原因与结果关系复杂多样,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等。
二、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三、内容与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多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四、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否认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
五、现实性与可能性
现实性与可能性是揭示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温州大学-马原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把握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上一篇:中国60岁以上女性有多少
下一篇:年轻女生为什么会长白头发
发表评论